自强担使命 创新拓未来 | 黄松五十载坚守造车梦想终不悔
(陈双枚)现年78岁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黄松2008年初退休,曾任东风公司专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产品总设计师兼科技部部长,被聘为东风公司技术顾问,担任东风研发总院“国家级轮毂电机项目”总顾问。同时,被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聘为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水陆两栖救援艇(车)项目”顾问。
黄松是典型的“东风二代”。1947年8月出生的他对造汽车情有独钟,1970年底到甘肃兰州当兵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1975年复员被分配到道路试验室、车型科,参与第一代军车的试车工作,接手EQ245三吨半越野车的试验和研发工作。1978年8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一直在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工作。1995年,担任技术中心主任兼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1999年,任东风公司专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产品总设计师兼科技部部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九五”期间,他主持公司主力轻中重型载货汽车的升级、拓展以及首批轿车的开发工作;“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他担任国防重点“轻型高机动越野车猛士”和“防护型突击车CSK”的总设计师;“十二五”期间,作为“轮毂电机战术平台”技术责任人,使我国轻型高机动越野车稳定性、动力性和通过能力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他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2017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
黄松怀揣“汽车强国”的梦想,矢志不渝,创新进取,带领科研团队瞄准特种车辆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开展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近百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主要成果有:东风EQ1141G载货汽车开发、东风EQ1118系列载货汽车开发、东风EQ2102越野汽车开发、东风猛士EQ2050高机动轻型越野汽车开发等。
东风猛士自2002正式启动,于2006年研制成功,2007年开始装备部队,使中国军车完成向第三代的跨越。黄松作为东风猛士研制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带领科研团队历时6年经过概念样车、初样车、正样车和部队试验四个阶段,解决了汽车越野性与平顺性、动力性与经济性、先进性与自主性、牢固性和轻便性等,全部总成攻坚超过20万小时总成台架试验、70辆样车累计160万公里道路强化试验,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取得75项专利技术,达到部队研制总要求提出的各项目标。2009年1月9日,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车(东风猛士)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第一次获此殊荣。除此,“越野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新一代军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轮毂电机驱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关键技术”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为东风公司科技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08年初,黄松退休后被东风公司返聘为技术顾问,继续参与军品项目研究,主要从事用于军事援助和防恐的防护型猛士。同年,被武汉理工大学特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起,黄松担任“轮毂电机战术平台”技术责任人,重点研发“电动猛士”,他常常笔记本电脑不离身,制作PPT,讲授所思所想,奔忙于轮毂电机战车的研制现场。由他主导并率领200余名科技工作者,持续参与东风轮毂电机越野车项目研究:2010—2015年,承担“越野车混合动力控制策略与运用”项目;2015—2018年,承担“猛士混合动力演示验证”项目,2019年度被陆军装备部评为“十三五”优秀科研成果;2018—2020年,作为总顾问的黄松又率领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科技人员在“乘用车用轮毂电机技术研究与整车应用”和“固态电池研发”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大显身手,取得累累硕果。至2024年底“武警截击车项目”完成后,又投入转型项目“猛士917”的研发。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松正带领和指导由30余名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组成的“越野车极限运动研究组”,承担起轮毂电机控制技术研究,主攻电动车核心技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的世界级技术突破,立志为未来汽车领域有所建树。
针对当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热门话题,黄松认为,尽管行业内技术迭代的速度加快,工作强度也逐渐加大,东风人的“马灯精神”不能丢,东风研发人敢于攻坚克难、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不能丢。他寄希望于年轻的研发人继续赓续老一辈东风人的精神血脉,全身心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倾注心智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掌控关键核心资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