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做好东风设计
——记东风设计研究院老科技工作者陆建琴先进事迹
(吴全胜)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大道上,坐落着一座外观线条简洁流畅的汽车工厂,大面积玻璃幕墙与四周在冬季依然葱郁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质感十足。工厂内部,白黄颜色的大型钢结构纵横交错,整体干净透亮,处处透露着科技与未来的气息。
这是本田公司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标杆汽车工厂,也是东风设计研究院老科技工作者陆建琴在2019年退休返聘后,带队取得的最新成果。
“还在读书那会,我就对建筑设计特别感兴趣,当时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绩来。”陆建琴介绍,今年是她与东风相知相伴的第40年,也是她在设计这条职业生涯上坚定前行的第40年。
过硬实力造就良好口碑
2003年,东风本田落户武汉,原万通公司面包车生产基地改造为东风本田一厂的项目落到了陆建琴及其团队的身上。
她敏锐察觉到,日本作为工业设计大国,经验丰富,此次改造项目正是双方深度交流,展现东风设计实力的绝佳机会。
但由于日方主导权及参与度均较高,且当时女性建筑设计人员较为少见,日方对于东风设计水平及陆建琴这位项目总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均持怀疑态度。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我心里想的只有一定要做成功。”回忆起对方对自己的质疑,陆建琴有些感慨,“这是国家和东风公司交给我的任务,这是一种认可,一种使命感,我要把它完成好,让日方彻底认可我们。”
为了拿出让对方眼前一亮的设计方案,陆建琴每天早上8:30准时到东风本田现场沟通改造需求,下午4点左右回公司与团队一起探讨可行性及细节,晚上回家后把想法落实到图纸上,第二天一早再去东风本田与日方代表对着新改好的图纸进一步确认……在项目开始到会签的2个月内,日日如此。
陆建琴记得很清楚,2003年12月31日,是四大车间整体方案确认的日子,按现有的工作节奏,达成节点绰绰有余。然而,12月20日,日方代表在涂装车间方案现场确认时却临时提出了修改要求,导致项目无法按原计划达成。
“当时双方都很着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按他们的要求修改好。”陆建琴与团队又不分昼夜持续奋战了大半个月,最终按要求在大年初四当天准备好了所有的设计图纸并完成验收,将项目顺利推进至施工阶段。
随后,作为项目总负责人,陆建琴又按照设计方案将施工任务分解细化到装配、涂装、冲压、焊接、热处理等30多个专业,按点推进项目进度。
在同事沈山看来,做项目最重要的是前期要把“地基”打好,方向上正确了,后续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只要是陆总带队,我们专心干就行了,完全不用担心决策上出现什么问题。”沈山说,“专业强”“做事稳”“项目顺”是他这么多年以来与陆建琴共事的感受。
2004年4月,东风本田一工厂正式建成,“项目进展超出预期和想象!”看着这座仅仅时隔数月便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日方代表对“东风速度”赞不绝口,充分认可了陆建琴及团队的专业能力。
凭借着这份信任,东风公司与本田的关系在东风本田二工厂、三工厂等项目的合作中更加紧密。
向新之路永无止境
2022年,东风本田收购原神龙公司二工厂,并在原厂房的基础上,将其改造为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绿色化、柔性化新能源标杆工厂。
经返聘重新回到岗位的陆建琴接下了这个任务,带队扎根生产一线,实地勘探改造难点。在她看来,年龄不是生活的限制,只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而有意义。
陆建琴介绍,新能源工厂改建的难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保留原有工厂的基础上实现欧系到日系工艺设计的转变,二是实现传统燃油车工厂到现代智能化新能源工厂的转变。
在工艺体系上,日系工厂通常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生产线布局较为灵活,能够快速适应不同车型的生产。而欧系工厂则更注重生产线的标准化和效率,在生产线布局上可能相对固定。
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线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以适应日系汽车工厂的生产需求。且受原有建筑层高等客观因素限制,前期设计方案的精准度也影响着后续施工的能耗及效率高低。
为此,陆建琴及团队决定采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顺行设计,即通过三维设计和可视化模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优化,预判潜在问题点,减少设计错误并优化设计流程,保证各专业在设计及施工协同上的速度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也为工厂运营管理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模型。
基于此,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改造原址利用率高达65%,极大压缩了潜在的资源浪费,加速了新能源工厂投产进程。
在智能化领域,陆建琴及团队还在全厂范围内设置了能源管理系统,工厂将利用屋顶集成的光伏发电系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将对雨水、污水和中水进行收集、回收、处理和回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利用废热再生使用技术,将生产制造热能回用至采暖系统和生活用能系统中,实现多能互补和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时代在变,我们也要积极求变,新工具、新方法、新理念,都是我们持续向前的重要推力。”陆建琴说。
如今,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总装车间全线贯通,总装领域e:NS1首台完成车已下线。
画出美好的建筑梦
谈起为什么要接受返聘,陆建琴说,除了无法割舍的东风情谊外,对设计的热爱及对青年人才的期待都是她重返岗位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30多年前,我也做了个让身边人都不理解的决定。”陆建琴说。
1992年,陆建琴从当时的二汽基建管理部离开,入职东风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从管理岗到技术岗,这个选择受到了很多质疑,但我始终清楚,我对设计的热爱始终如一。”重新拿起画笔的那一刻,陆建琴眼前的道路愈发清晰。
“这里是我奋战了40年的地方,我要对每一件作品负责。”在陆建琴看来,结项只是项目新生命周期的开始,责任终身制,是她的工作态度,“我们是最了解这些建筑的人,无论什么时段,只要需要我,我就一定会到。”
此外,作为从“二汽”时期成长起来的“老东风人”,她也期待着更多有担当的青年人才涌现。
“汽车行业竞争大、节奏快,人才流失是现在各大企业都面临的难题。” 陆建琴说,临近退休的那一年里,陆陆续续有许多高薪岗位递到了她面前。“但是我们做技术的,要沉得住气,不能浮躁,要经得住诱惑,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国家,考虑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好了,个人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现在年轻人有很多新想法我们已经跟不上了,但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还是能给他们在迷茫时提供帮助。”陆建琴笑着说。
从学生走向职场,把图纸变为现实,如今,陆建琴带着她的建筑梦,已主导参与了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多家单位多个场馆的设计工作,作品先后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