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老爷车”
东风公司原副总工程师 李维谔
所谓“老爷车”,在国际上泛指各汽车企业在建厂早期生产销售或在那些久远的历史年代所生产或售出的最老的款式的汽车,企业或收藏家把它收藏起来,作为一种怀旧的纪念或文物保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有了收藏的癖好,而且想收藏几台最老的东风车。
2004年,东风公司建厂35周年,总厂要办产品展览会,总工会建议能否找几台老式的东风车参展。
就是这年的春天,东风公司童东城副总经理到兰州调研,行至天水,在街上,忽然看到一台东风老军帽教练车,灵感的驱使,童总说“追上它”。车追了上去,了解了这台车的情况,童总下决心,把它换回来。军帽东风是70年代生产东风EQ140的简称,它的头面、外形和东风EQ240越野车完全一样。童总一行在街上追到的车,看过来看过去都认为这台车是东风第一代的产品,是距今至少30年左右的东风“老爷车”。
童总回到十堰,对老款式东风汽车心里有了底,他告诉工会蔡主席:“你找李维谔总师去”,蔡主席很疑惑,“找他行吗?”
这些年,我确实手里藏了几台东风老爷车。
例如,原二汽在80年代中期曾正式试制了五台加强型头面的EQ245,它是至今为止正式装备部队的EQ245的第一批试制样车,其中三台由研发中心(原产品处)道路试验室进行道路试验,两台由我负责(原产品处运用科),通过军代室交成都军区试用,试用地点就安排在“老山”上。部队按大纲试用完成后,坚决要求留下编入编制使用。我当时存了个心眼,与部队讨论赠送部队一台,另请部队还给我们一台我们也要留作纪念,部队同意后,由运用科王法春同志到云南边境开回来的。这台车整个外观有着布满了因频繁参战而带来的累累伤痕和丛林中斑驳擦伤的外表、鲜红的成都军区纸质通行证,反面还盖有成都军区的红色关防印章和手写的领照时间,恰恰就是这些是这台车最好的收藏点。这辆车回厂后,我一直把它“藏”在销售部的样车库里,就这样藏了近20年。
又如,198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二汽曾赠送登山队2台EQ140作保障车。登山队登顶成功后,将爬至海拔4800米最高大本营(中国登山队以后的登顶最高大本营,在逐次升高,如2005年人类登顶50周年纪念的攀登珠峰的大本营已经建在海拔5700米,而中国登山队选择的服务保障车仍然是5台东风车)的两台英雄保障车中一台回赠东风公司,车上喷着当年中国登山队标志的这台灰色东风车也被我藏在销售处技术服务部的培训车间里。
还有一台,那是80年代中期的东风越野出口车。东风出口的主方向大多是右置方向盘系国家,东风公司领导那时就决策一定要把右置方向盘车搞出来,而且搞的第一个车就是EQ240Y,首批曾试制了两台车,一台由技术中心(原产品处)作试验,另一台作为展览车先后多次在国内外贸产品会和交易会展示,和为客户作表演培训,也就存下来了。
我一想,这次童总提出“老爷车”问题,正是这些车正式归队的恰好时机。童总从天水换回的车我从车铭牌上清查并和生产部核对,可以确认这台车是东风80-81年的产品,原装备兰州军区。这台车应是从兰州军区退役后转到了天水驾校的。现在这台车终于回家了,从此再也不会让它到处流浪。
经很多老同志(包括童总)回忆,我们还先后在49厂找回了1980年第一批生产的3台EQ1141G中的一台。还有1994年第一批试生产的EQ1061T中的一台,这些找到之后就被我们精心保护下来的原铭牌和当年领取的临时牌照上的签发日期,字迹映证了它们的“老爷”身份。厂庆35周年,按照童总“整旧如旧”的指令,这批焕发了“老爷”青春的车辆参加了体育场的展览、十堰城区的巡展,之后已珍藏在研发中心专门设置的展厅里,欢渡它们的晚年,听说最近还到襄樊、武汉参展,频频亮相。
老爷车上保留了太多太多的东风文化,刻上了东风成长的时代刻痕,寄托了我们的多少憧憬,也沾淌着一代一代东风人的血和汗,当然它也始终闪耀着我们曾经有过的光辉和荣耀。
我爱“东风老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