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行 漫 记
(高为中)
十堰——西藏行驶路线图
(全程
(湖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
十堰——(郧西)——西安—————兰州—————西宁————
/———
(煌源)——(德令哈)——(都兰)——格尔木——(沱沱河兵站(黄————
河源头))——(那曲黑河兵站)——拉萨
海拔高度:(m)
橡皮山3814
格尔木2780
昆仑山4767
五道梁5200
沱沱河4500
唐古拉5231
安 乌4800
纳木措4718
羊八井4230
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
2000年8月份湖北省援藏山南地区47辆车的送车任务交给了东风公司,当接到了领导递交送车队的大旗,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可是心上压力非常大,就感到责任二字的担子沉甸甸的。
出发的日子就要临近了,选队员,调整车辆,车辆的广告宣传制作,还有物资的准备,忙得是不亦乐乎。要知道,通过查看地图,全程有
西行漫记(一)
中音 作品
引 子
2000年8月我有幸带队完成湖北省援藏办公室委托的十堰至西藏47台车辆公路运输任务。全程有3415公里,历经11天穿越六省九市,全队上下一心与大自然斗,战胜重重困难,人没破皮,车未掉渣,安全抵达拉萨。
西行漫记曾于2000年在东风汽车报发表过,时隔十七年了,我已退休三年多了,一晃时间过的真快,没去过西藏的人是体会不到曾去过西藏的人对西藏神秘的向往和情感。只要电视有关西藏内容节目,此频道绝对被我占领,谁也别想换台。
我总觉得还是把日记重新整理一下,让网友们共享,文笔太拙,望网友见谅!
昨天,天公不作美,还下着倾盆大雨,今天为了欢送我们送车队伍,天气格外晴朗,在青年广场东风公司领导苗圩、徐平主持召开了欢送仪式,中午12:30分,在欢庆的锣鼓声中,由47台车辆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出发了,迎风飘扬的彩旗,特别是“东风汽车情系山南”的标语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那场面真象春晚小品“说事”宋丹丹所说的那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是“相当”的壮观!
车队行至郧西下口乡路段,前方传来山体滑坡的消息,我一听塌方头皮就发怵,记得80年代我的一个朋友前往神农架路途中,前后塌方,硬是在中间路段憋了三天才得救,带的东西能吃的都吃光了,就差啃树皮了,饿得脸都发绿,要不是老乡赶来送点地瓜,后果还不知怎样呢!我连忙与尤主任前去侦察“敌情”,现场险情让我们吃了一惊,左边山体滑坡足有1000多方,道路被石方掩埋绵延40余米,山上还不时落下大小石块,,右边则是深不见底的沟壑,这要掉下去,我估计数10秒可能还听不到摔到底的咕咚声,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看着养护工人队伍用最原始方式锹镐、土筐、手推车、肩挑手扛的速度,心急如焚。有一个外地司机昨晚等了一晚上也没有过去,大概是急切回家的心情和肾上腺作用形成了“胆大”,发动了汽车,加大油门想冲过去,还未冲过
今晚,看来要睡东风旅社了(指在东风车内睡觉),晚上10点左右,大家才陆续回到车上睡觉,天气热得难以入睡,山区蚊子大概嗅出这帮城里人血香的味道,轮番“轰炸”,你把车窗摇上吧,热得喘不出气,摇下来吧,蚊子又蜂拥而入,特别是身着“海军衫”的蚊子领队尤其厉害,个大,嗡嗡声音也大,进攻的速度也快,不亚于F-16战斗机的速度,咬你一口迅速撤退,然后过一会儿又卷土重来,好像这顿不喝个城里人的饱,可吃大亏了,明天你们跑了,我找谁去?当时真恨不得全身抹上敌敌畏,蚊子你来吃,立马就趴下,看谁能斗得过谁,唉!装备不全,没办法,等到没有战斗力、筋疲力尽再叮叮咬也不在乎的时侯,天已经亮了。
西行漫记(二)
中音 作品
早上被一阵轰隆隆声惊醒,原来是一辆铲土机赶来疏通塌方路段,连忙跑去打探,预计中午左右才能通行,听的心里忽悠忽悠的,望着大家一副疲劳的样子,我安慰大家,不要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遇事要“沉住气,憋住屁”,相信我们的养路工人会早日把我们送出去的。
太阳升了起来,用山上流下的泉水洗脸刷牙别有一番风趣,山泉水真甜,仰脖漱口,就感到嗓子眼有一只小手硬是拽着你,咕咚一声,咽了下去,丝毫没有吐出来的条件反射,连牙膏味都被这泉水的甜味盖下去了,要不是怕喝多了水,路途上耽误事,我真想喝它个痛快,要知道这比广告上做的什么这个矿泉水,那个山泉呀要好得多得多。
临近中午,陆续有几户河对岸的老乡叫我们去吃饭,3元钱一个人,保证有三个菜一个汤,但必须要趟过一条没过大腿跟的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带的干粮要留在关键的时候吃。现在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得去,我们一个个搀扶着过了河,老乡热情的忙呼着端菜上来,一个红薯杆,一个炒南瓜,还有一个是白菜炒油渣。吃饭时,猫狗鸡在饭桌下噌来噌去,小猫还歪着头看着你,好像说今天我们主人已经够意思了,还上带肉的菜了,平常还没有这么好的菜呢!老乡非常风趣的说,在河南打工时学过一手青龙过河汤,马上就来,随后端来了青龙过河汤,大家一看,差点笑破了肚皮,原来是一碗酱油汤,上面放一根大葱。
下午3点钟,在养路工人的努力下,路终于修通了,心里异常激动,当我们车队通过修复的路面时,每位司机都鸣笛致谢。
一路颠簸100多公里后,下午6:40分到达商州,这破路颠得时浑身如同散架一般,你别说,苦中有乐,权当后背痒痒,全自动搓背机解痒,修整一下,清点车、人数一个不少,便向西安进发了,路上在车里寻思,这要是高速公路该有多好啊!你还别说,在整理西藏日记时,也就时隔5年,从十堰至西安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预计2008年通车,不能不叫人佩服国家支援大西北动作真快啊!夜深了,前方灯火辉煌,估计大城市临近,前方引导车马队长传来信息,在西安华翔石油城休息,我看表已是凌晨1:30分,又是安排司机住宿,又是安排加油,等到全部准备完毕,已是凌晨3:00,大家只简单吃了点快餐,时针已指到了3:30分。由于昨晚没休息好,又马不停蹄奔波一晚上,困意趋使我倒头便睡。唉!该睡了!
6点钟,太阳升起来,在湖北总算坎坷而行的送车队在陕西境内时却遇到了麻烦,陕西不买湖北帐,收费站一律照章收费,湖北省援藏办发的通行证也不管用,他们说湖北又没有支援陕西,凭什么免收你的过路过桥费,更有一些人说风凉话,说穷湖北还支援别人,简直是自不量力,话噎得你呀,真正能把人气死!这人呐,就跟手指头一样,不会一般齐,全国都一样,再一想,人家也有制度,权当未听见罢了,你说对不?进了陕西、甘肃,还擦边走了宁夏,总的感觉是“不富”,但人很朴实,打探问路,告诉你祥细得不得了。山路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真正应了六盘山的名字,六盘山隧道到了,洞内灯火辉煌,视线良好,长约
西行漫记(三)
中音 作品
原指望大队人马到达兰州后,能充分修整一下,谁知道一台EQ140车后桥出了故障,响得惊天动地,开始我以为是B52轰炸机来了,听得我们心惊肉跳。好不容易千难万险找到兰州服务站,已是下午2:50分,中午饭还没吃,肚子饿得咕咕叫,但也顾不上许多,只能先修车后吃饭,兰州东联服务站服务至上,用户至上,对代我们热情周到,尤其是饶站长,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协调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有问必答,甚至在修理时亲自动手,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东风大家庭的温暖。我想只有让用户满意,把服务做到家,才能真正拴住用户的心。
从兰州出发前,我们在马大胡子餐馆吃了顿饭,炒羊脸、羊头汤、手抓羊肉,特别是倒茶相当有水平,长长嘴的茶壶在服务生手中把玩的不是一般的功底,摆出各种姿势给你倒茶,没一滴茶溅到碗边,感觉很有特色,听说
天亮了,穿着全副武装的秋装跑一圈,还是无济于事——冷,这里温差真大,大家各自在周边小饭馆吃了早餐,车辆列队出发了,在前边宽阔的路面一字排开,收尾的指挥车一一点数,一个不少出发,车辆又一个启动,待拉开距离,能达
车行到淌河,交通检查站验证要求买养路费,我们再三说明,所长请示交通局长,回答,“放行”,并交代,青海境内再有检查,找交通局辛局长,让人感到青藏一家人,青海人真的很朴实。车行2小时,右前方出现了“大海”,噢,对,是青海湖!
来之前曾查阅资料,青海湖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比太湖要大一倍还多,青海湖四面环山,从山下到湖畔,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拼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迤逦景色。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实。煌鱼属鲤鱼科,由于青海湖气候寒冷,据说鱼体重一年长一两,所以十分珍贵,60年代困难时期,它拯救了整个西宁市人。
几个司机高兴的象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着,跑到湖边,看着湖边和满山遍野的牛羊,我与一位会讲点普通话的放牧藏民闲聊起来,牧民答道,“牛羊收入好的光景一年能有一万元,但很苦,跟着牛羊到处跑,回不了家。望着铁塔一样的大黑狗,我问这时什么狗,牧民告诉我,它是藏獒,一条藏獒能看护800只羊,可管用呢!
后来看杨志军著的《藏獒》,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鬣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人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深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它体型巨大如同驴子,凶猛声壮,如同狮子。
藏獒黑黑的、长长的毛发盖满头部,让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给人一种充满野性的感觉。攻击性很强,可以和熊对打,会直接攻击喉部,能把骨头咬断。
中午2:00饭还没有着落,没办法,该路段是无人区,无人烟,更别提饭店了,要知道19号出来有两天睡“东风”旅社,身体不能吃亏,停下车来卸下干粮啤酒,坐在路边野餐也别有一番诗意。划两拳提高点情趣和食欲,六六顺、八匹马的吼叫声在山间回荡,说真的,也挺有意思的。
车到卡兰,已是下午4点,司机们大多挺不住了,分头找小饭店,吃了顿下午饭,咦!怎么不见送车办小徐——打听原来高原反应在卫生所打吊针咽炎引起发烧,身体发虚,迷糊开车把直路当弯路,一把方向下坡了,好在坡不深,开一段又上主干道,赶到卡兰打吊针,我让尤主任开他的卡车先行,我守候着打完针再追赶他们,下午5:00多钟,针打完了,小徐还不好意思坐车,要亲自驾驶,这怎么行呢?爱兵就要在关键时体现,我将身体虚弱的他扶上副驾座扎好安全带,加大油门向前方追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也没有车,前方一个岔道,不知该向何处去,手机无信号,只是摆设,又无路牌,万幸我带了一个指南针,西藏在地图上是西南,对!坚定信心,向西南方向前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小时后赶上了大部队,晚上,8:30分到达,驻地都兰。旅社不错,但该县由于穷,交不起电费停电,好在旅社有备用发电机,为我们烧点热水,出门五天来第一次洗个热水澡。
西行漫记(四)
中音 作品
回想起昨天带病号追赶大部队的情形,有很深的感触,西部真穷啊!公路两边荒无人烟,车辆也十分稀少,如果在半路上抛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里人少车少,在内地走路、开车嫌人多,在这又觉得人和车少得可怜,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在内地不好好工作,闹不团结,又不珍惜美好生活的人真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放牧。我想一个人只有在这里、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兰州东联服务站饶站长又来电话了,询问他们修过的那台东风EQ140车后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这种送上门来的热情服务真像一股暖流,温暖着全体送车队员的心。他让我们感觉到:家,有时并不遥远。
上啊上,汽车始终在爬坡,橡皮山海拔大约
下午5:00到达格尔木。根据东风公司领导在车队出发前交待的“车辆一定要走保后才能交付用户”的指示,全部车辆开进格尔木东风服务站走保。在销售部部长的协调和帮助下,这里的东风服务站保证:从晚上6:00开始加班,在明天下午4:00前可以将全部车辆走保完毕。
早上起来浑身发冷,大概是头天晚上在“东风”旅社睡觉温差大所致。出发之前温习了进藏功课;“在高原,氧气浓度低,人处于低氧状态,人更容易感到累,更需要好的体力。人在旅途,长途跋涉,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会减弱,人更容易生病。一旦有咳嗽、咽喉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会导致缺氧更严重。如果在高原环境缺氧、劳累、受凉,或者呼吸道感染时,心脏会跳得特别快或者特别慢,出现心律不齐,心脏负担加重,严重的会导致心脏衰竭。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水泵,那肺就像是个池塘,只有把池塘的水输送到农田里去,才能种好庄稼。肺里的血也是通过心脏输送到全身。心脏出现衰竭迹象,血就会被“堵”在肺里,这时,肺血管压增高,肺里的液体跑到肺泡腔,出现肺水肿。而肺泡是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一旦里面充溢了液体,就会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导致全身更缺氧。高原性肺水肿非常凶险,慢则两三天,快则几小时,可能就会死亡”。
为了把握起见,我打了一针吊瓶,平生第一次过了把输液瘾。这一天陆续有6人病倒,有的发烧,有的胸闷,有的腹痛,都在打针或吃药,看来吾此道不孤。不到下午4:00,走保一新的车辆展现在我们面前,真不知这43台车,他们几个人是怎么搞好的。一打听,原来他们通宵鏖战,一直干到凌晨5点多。看着他们红通通的双眼,我赶紧劝他们休息一下,别累坏了身子。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真心相待,我们怎么会不把心掏出来给他们呢?
一天了,大家都在为上昆仑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作准备,买药、买氧气袋、加油、调试车辆,忙得不亦乐乎。晚上,我们到夜市逛了一趟回民小吃一条街,听人说青海人喝酒白酒销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第一是俄罗斯,你也别说,真是有同感,酒桌上不像内地人,喝酒不管几瓶,三一三十一平分喝光了事,可青海人酒文化相当有说头。桌上还没什么菜,主人就开始敬酒了,客人一人先喝三杯后才上凉菜,为了怕肚里空空,猛吃凉菜填肚子,接着这用盘子装的三杯酒就成了这一餐轮回的酒文化,划拳,拳打胜家,男人女人大部分都会划,不身临其境,真不能想象青海人划拳本事实在是高。等酒喝完了,主人才叫上热菜,这时一口菜也吃不下,只能干瞪眼,满肚子都是酒。
回民的夜生活十分丰富,羊肝、羊肉串、羊排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垂涎欲滴。吃饭当中,大伙心气很高,表示一定要战胜病魔,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挑战大自然,坚决完成援藏物资发送的光荣使命。
西行漫记(五)
中音 作品
2000年8月26日 晴(一)
早上起来,精神好多了,问及其他几个病号均已恢复,这里的人上班是9点,太早饭店也不开门,没办法,为了赶路只有吃饱饭上路,目标——长江源头沱沱河。
10点10分我们到达昆仑泉,找到一个条件非常简陋的小饭店,煮面条,由于高山缺氧,得用高压锅煮,这可是要水平,你还别说,人家汤水掌握得非常到位,而且熟的程度把握也很好,看来人为了战胜大自然什么招法都得想到,否则真是难以生存。车过了三岔河,开始爬山,昆仑山以它的雄姿伸开双臂拥抱我们东风人。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仑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山间云雾缭绕,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1956年4月,陈毅副总理在千万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
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源一线早;
月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
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
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
我军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
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驱遣江河入东海,控制五岳断三横。
车行到昆仑山口,一司机在检车过程中,使用的是24寸扳手,由于用力过猛,将机油滤清器底座扳裂,哗啦啦,机油流淌一地,尤主任气得真恨不得要揍他,这可不像内地,汽车配件店铺随处可见,这里无备件,怎么办?商量之中,昆仑山真是风云多变,好端端的晴天突然下起了雪仔,好像故意与我们为难来个雪上加霜。司机一副懊恼的样子,算了,说什么也没有用了,车是不能走了,唯一的是返回原路西大滩40公里处配件商店买备件,我和尤主任开着车风驰电掣般的向大西滩驶去,行使40公里到了西大滩,问遍了西大滩两个毫不起眼的汽车备件门市,店主的回答:“没有”。只有采取第二方案,一是就地焊拖车架,二是向格尔木服务站求援。这在内地是非常容易的事,找个电话亭打电话吧,但是这里不行,通信手机再好出县城就瘪茄子无法打通,一打听,再向南走40公里到纳赤台兵站才可以打电话。没办法我让尤主任在原地找店铺焊拖车架,我一人开车去纳赤台,高原反应使我开车感到发飘,车有点东摇西摆,幸亏神智还算清醒,立即停车,拿出备用的葡萄糖水,一口气咕咚咚喝了一大瓶,精神头顿时来了,头也不疼了,脑也清醒了,一脚油门踏到底向纳赤台兵站驶去,但心里还是不免有些担心,怕车坏,也怕人少,人少得可以这么形容,在公路正中央大号都不用担心遇见人。真是大树底下放屁——凑巧(臭鸟)。在纳赤台兵站碰上个老家是湖北老河口的少校,见到老乡非常热情,及时的把求援信息传到格尔木服务站,解放军什么时候最亲,这时候最亲!
2000年8月26日 晴(二)
青海的司机真不错,由于焊的拖架富康车没法装下,我们拦了一辆车,向司机说明情况,司机二话没说,一挥手,“装车”!到达故障车旁,我们千恩万谢,不巧,我们几个人都不会抽烟,也没有给司机打一梭子,真是有点过意不去,望着车子远去的身影,青海司机那种朴实憨厚,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至今仍还在我得脑海之中。
把拖架固定好后,我们开始下昆仑山了,开始行走很顺利,心里还暗暗想,再走几个小时就到达沱沱河兵站了,还不错。谁知,一主一拖,两个司机配合不当,才走十几公里托架活生生被拖成二截,干脆让故障车滑行,由于坡陡弯多,才溜二公里刹车气压只剩4个单位了,返回焊修架子吧。背道而驰已距离太远,再溜车吧,危险性太大,我们决定把拖架带到沱沱河兵站去修,故障车留二个司机守候,我们给两个司机留足干粮、水,看着他们几天来熬的黑黑的面颊和生死离别,眼泪都要掉出来的样子,没办法,前面大部队还等着我们会合,心里面也挺难受。路牌标识“五道梁”,后来才听说五道梁是昆仑山风口,海拔5200米,气候恶劣的形容一个人衣着穿戴整齐,路旁站上一晚,风能把你的全身披褂撕得粉碎,可见昆仑山真是气候异常啊!
2000年8月26日 晴(三)
司机小邓,早上喝了从家带的酸奶,高原反应,舌头上的味蕾也迟钝了,酸奶变质愣是没品出来,路上闹了几次肚子,强忍着跟着队伍前进,在昆仑山又下车方便一把,哪想到这一拉就没起来,后来据小邓回忆说,肚子翻来覆去疼痛难忍,呼吸困难,拿着氧气袋,又上了一把大号,这回可知道什么叫脱水,那可是象一个坏水龙头关闭不严,一阵阵不停的流淌,等到淌完就感到目眩头晕,人也就倒下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是小胡车赶到,小胡曾在青海当过驿兵,格尔木到西藏已连闯三次,路线比较熟,加之身体素质好,特别血含氧成分比其他人强,所以一路上一直保持旺盛的劲头。看见小邓倒在车旁不醒人事,他连忙将他扶上自己的车,为了救兄弟的命,车子象疯了一样向山下扑去。
半路上又碰上郭副主任带富康车赶来接力,沱沱河兵站的菀指导员非常热情,立即安排卫生员救治,这时小邓神志已模糊,血管找不到,打滴针进不去,卫生员立即用筷子将牙撬开,灌温水,再用热毛巾将胳膊敷上,待血管刚一膨胀,准确的一针扎进了血管,动作干净利落,“上氧气”,卫生员喊到,大家连忙将氧气瓶搬至病床,糟糕!没有氧气了,得上30米远处仓库去拿,我们6个人抬,由于缺氧加之海拔4200米的缘故,在内地也就两个人抬的活,6个壮汉抬一瓶氧累得呲牙咧嘴,氧气与药物一勺烩的功效,使小邓慢慢的睁开了双眼,大家这才松口气。
2000年8月26日 晴(四)
夜深了,由于兵站靠发电机发电,为了省柴油,晚上10点就不发电了,我只有打着手电强忍着由于高山缺氧的脑袋剧痛,与尤主任一起去看望邓海,用手探探鼻子,喘气还算均匀,心里有些欣慰,再看照看他的两个同事,个个用手捂着脑袋哼哼,头痛难忍,只有劝慰他们照顾好自己也要提高警惕关注邓海状态,有情况立即报告。
到宿舍后,夜已12:00,沱沱河兵站海拔4500米,缺氧让人感到气喘就象瘟鸡一样嘴巴一张一张的,头疼就跟喝了假酒一样,耳鸣总感觉有个发动机在你耳旁嗡嗡作响,睡不着觉象烙烧饼一样翻来覆去。听当地人讲内地人进西藏要15至20天后才能逐渐适应,但回内地又要适应10几天,是增氧,氧气太多又不适应,天天昏沉沉的就是要睡觉。等到再进西藏还是要重新适应。什么数数,用手在肚子上顺时针转100圈,再逆时针转100圈等等,能尽快入睡的招法在缺氧地区没门,根本不好用,大概来回翻身136次的时候, 兵站养的几只公鸡终于打鸣了。
西行漫记(六)
中音 作品
2000年8月27日 晴
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拖架焊好后,派人将故障车拖回,不知道两个弟兄一宿是怎么过来的,那里的气候特别恶劣,高山反应也时时侵扰着他们,真让人揪心!我们给接应的人员备足了干粮,交代了注意事项后,目送他们驾车上路了。我又与格尔木服务站联系,他们说服务站车路上也坏了,预计今日可以送件来,我的心这才宽慰了一些。这时,尤主任说他眼睛一闭上就疼的厉害,我开玩笑说,这是高山反应,严重的还会变成瞎子,赶快用水洗一洗。他说不闭眼不疼。我笑着说正好晚上看护车辆,防止丢失。话未说完,我突然想起,肯定是昨天焊车架时,眼睛遭受弧光刺激受伤所致。
已经上午10:00了,交车日期临近了,不能再等了,反正派去的人玩车都是武林高手,没什么好担心的,队伍又要开拔了,下一个目标——那曲黑河兵站,途中要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当我们车行到唐古拉山时,望着5231米的纪念碑时,心潮澎湃,想起我们解放军,这条青藏路修得是多么不容易。牺牲了多少战士, 解放军的榜样在我心中是永远矗立的丰碑。唐古拉山也叫念青唐拉大雪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人,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雷电交加,神秘莫测,如同缠绵很久,身披铠甲的英武之神。高高的矗立在雪山、草原和重重峡谷之上。
念青唐拉山在宗教上是全藏著名的护法神,也是北部草原众神山的主神。
真该照个像留念,当下车走时,高山反应就更别提了,走十几步,呼啦带喘的,相当于在内地不停顿的上八层楼肺呼量。此时山上又下起雪籽,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赶快撤。黑河兵站官兵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把我们安置停顿后,还派了两名战士为我们看车,真是军民一家人啊!回想起来,尽管这些天非常苦,而且更苦的日子还在后边等着我们,但我认为值!因为,能从湖北开车到拉萨的人不多,这是向大自然挑战、向极限挑战、向人的意志挑战,
它对我、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洗礼和磨练。
西藏,我来了!
2000年8月28日 晴
早上起来,故障车还没来,真是等得心焦,我们决定到部队借一个旧滤清器,派车送到五道梁,另组织人收拾车辆,休整,必须等齐车辆进藏,否则无法交代。等待在内地是休闲的事,在那曲可不行,那曲海拔4500米,高山反应非常严重,当兵的说他们刚来不适应,用两个钢蹦在太阳穴两边一贴,再用绑腿一围,头痛就会大大减轻,我猜想实际上是让太阳穴两边血管不乱蹦有关。躺在床上不动吹牛可以,入睡难,起床走动那就象大病一场。
有几个身体好的司机不知跑到哪买了几包当地产的去痛片,还别说,吃一片就不痛了,比内地去痛片强,内地去痛片吃两片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不足的是吃一片只管两个小时,还得吃,又担心吃多了身体吃不消,唯一的绝招是“忍”。
听人家说,开车进藏要想减轻高原反应症状,几个人换着开,连夜开,人停车不停,千万不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方住,否则高原反应让人无法吃得消。
几个司机簇拥着一个人到兵站来了,一问是在那曲经营汽车配件的十堰老乡,几个司机在街上乱转时碰上的,别提多热情了,在异地见老乡老王,天南海北一顿乱侃,头痛也减轻了许多。晚上7:00多钟,老王又领着一男一女来到兵站,原来是一对夫妻,老家在十堰竹溪,丈夫是那曲县畜牧局长,妻子是那曲县财政局长,非要邀我们一起吃个饭,尽管呼吸困难,但在此地遇到老乡难得,我们应邀参加二位局长的盛情款待。
都说高原反应不能喝酒,我们在兴头上,几个人硬是喝了两瓶白酒,六瓶啤酒,饭店都是四川人开的,不服气不行,我们自从进入青藏以来,凡是饭店大多数是川军办的,可见四川人不但能吃苦,更重要的是身体器官和结构适应缺氧地区,否则中印反击战,听说最后还是派成都部队前往拿下。
饭后,二位局长又热情邀请我们去他们家观光,天色已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一座小平房前,二室一厅,外墙贴的牛粪,由于停电,主人连忙点上蜡烛,烛光里闪烁这主人他乡遇故人的喜悦,屋内有一火炉,家具十分的简陋,炉旁一堆煤,主人说,煤是青海的,饮用水是拉萨的,20元50斤,估计外地人喝本地水,水土不服,生活用水10元一挑,这在那曲是中上等水平了,主人乐呵呵的说。
看着二位局长的家境,心里酸楚楚的,这可是住在那曲地区,多么不容易呀,内地公路边的村民住宅也要比他好几倍,看样子建设大西北拉近贫富差距,决不是几句口号完事,任重道远。
回到兵站门口看到藏民就在门口旁搭建着帐篷,旁边停放东风卡车,围坐一圈吃饭,向当兵的一打听,原来是藏民开着东风卡车带着家人朝拜或赶场,走到哪,歇到哪,不住旅社。出于好奇到跟前一看,一妇女正在拌粘粑,只见她用黄油、奶酪、糖放在碗里,先用开水冲后再放炒熟的青稞面,然后用手抓揉,最终揉成个坨坨,每人一块,用开水瓶倒出奶茶,一吨饭就这样算打发了,由于语言不通,我比划了半天,她才知道我要尝尝她做的粘粑,脸上露出一副十分友好的笑容,非常热情的给了我们每人一块粘粑,放进嘴里真有股香甜的感觉,你不必去想卫生不卫生问题,你闭着眼睛慢慢品尝,幻想着你在面包房,与面包原料大致差不多,没有什么两样,粘粑这种做法简单,抗饿好吃,但估计吃多了也受不了,可能我们这个肠胃消化功能与青藏同胞们有差距。
晚上10:00多钟,二位局长又来到兵站,说天非要我们接受他们送的牛尾巴——是牦牛尾巴做的工艺品,可以甩蝇子和蚊虫。那股热情劲让我们非常感动。
西行漫记(七)
中音 作品
2000年8月29日 阴
早上7:30分,我们挥手告别了黑河兵站,继续向拉萨进军。途中,山南地区的交通局长办公室主任还有藏族同胞在当雄县用最隆重、最热烈的仪式欢迎我们,向我们每个队员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使我们深受鼓舞。
穿行在笔直宽阔的青藏公路上,沿途的车辆吸引了我的目光。在青藏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主要使EQ153、EQ145和8.5吨的日本五十铃。这其中又以新疆汽车厂生产的康明斯双后桥车数量最多。
据当地牧民介绍,西藏地区最受欢迎的还要属东风长头高原5吨车,它价格便宜,性能不俗,省油耐用,十分适合藏民的口味。至于汽车配件市场,康明斯发动机和EQ145、EQ153配件在格尔木有很大的市场,而那曲地区长头高原EQ140配件则十分畅销,同时这里也是东风5吨车的传统市场,东风的市场占有率极高,藏民们也十分信赖东风车。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藏民对东风公司今年新开发的重型车和其它新车型还一无所知,我想如果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知道还有更多更好的东风产品的话,那对他们的吸引力无疑将是巨大的。
进入羊八井修路地段,只能达到每小时20公里。前方一条河水较深,尤主任操作不当,车陷在河中,前方队员小白看到此情景,立即停车,抛过一根钢丝绳,我下河去挂绳索,脚一踏进河里,心脏象被蛰了一样,虽然是八月,但冰冷的河水刺骨,不下也得下,我不下水别人就得下,带头吃点苦罢了,一咬牙,下河!随着前面汽车的轰鸣声,富康车被稳稳的拖到河对岸。我们翻过崇山峻岭,趟过条条深河,敲着得胜锣鼓,一路颠簸着,于18:30分到达了拉萨。终于到了,神秘莫测的拉萨!晚上我痛痛快快的洗了11天以来的第二个热水澡,睡了有生以来最安稳、最舒心的一觉。
2000年8月30日 晴
一大早,山南地区的领导就前来看望大家,他们提出在布达拉宫前召开车辆交接仪式,届时西藏自治区领导还要参加。为确保东风车质量,我立即与公司销售部领导取得了联系。销售部立即安排拉萨东风服务站梁站长与我们联系,并同山南地区领导进行接洽,为仪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安排好车辆事宜,队员们忘记了疲惫,借此机会抓紧游览了大昭寺、布达拉宫。晚上,山南地委尤副书记(湖北省派驻干部)宴请送车队全体队员。尽管就餐地点条件很差,但它代表了山南地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尤副书记与山南地区行署秘书长一道向送车队员一一敬酒,并告诉大家:已为大家买好了回程的机票,由秘书长亲自送上飞机。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
饭后,为尤副书记开车的藏族司机高兴的送马队长一把藏刀,并献上哈达,俩人由此交上了朋友。
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今天,全体送车队员们将乘军用飞机离开拉萨,踏上了返乡的征程。
早上6;30分,所有送车队员准备就绪,登上了开往机场的大巴。登车前,我再一次清点了人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看着一张张消瘦疲惫但精神亢奋的脸庞,我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渴望和离别的惆怅。归心似箭,虽然山南地区的领导盛情邀请我们多住几天,但大家此刻却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回家中,看望家中的亲人。我们走了,带着满足,带着喜悦,带着泪水,带着情意,带着对拉萨的思念和对一路艰辛的回味走了。别了!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别了!神秘莫测的拉萨;别了!高贵永恒的西藏;别了!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
有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缘今生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