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停步,宝刀未老有所为

——东风公司老科协副会长杨立贵的事迹

 

杨立贵同志一九六六年从吉林工大毕业分配来到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公司)工作,从工艺员到车间主任、技术科长、专业副厂长、厂长、公司总部科技部部长、公司副总师,研究员级高工,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机械工业部技术专家,1998年他光荣退休。他退休十八年如一日,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探索新技术,仍然工作在科技第一线,为东风公司乃至国家汽车工业行业和社会企业竭尽全力,无私奉献。

一、  返聘挑大梁,知识显神通

杨立贵同志作为公司老专家,退休后,首先被公司总师室返聘。他顾不上调整心态去适应退休生活,而是义无反顾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承担公司专家层面的专项技术业务工作,取得不俗业绩。

1、承担的国家八六三项目督导工作,当时的项目有天然气发动机和新能源大客车的研制等;综合的科技管理工作如商用车的产品立项,攻关论证,科技成果,科技论文评审,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受公司委派参加知识产权的相关会议,如中华商标协(为常务理事)湖北省商标协会(为副会长)的会议活动。代表公司参加开发大西北战略研讨会,并作了“东风汽车公司开发西部市场的实践与思考”的大会发言,刊登在中国机械工程杂志上。

2、在此期间还给公司苗圩总经理写了一份建议,建议将公司商标申请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成员单位,苗圩总经理同意批示科技部马上办理了此事。当时该组织只有20多个成员(中国是成员国之一),现在发展到160多个成员国,在各成员国内东风商标均得到保护。到目前为止,东风公司已在164各国家地区注册了850件东风商标。

二、“顾问”顾而问,全力扶民企

杨立贵同志作为老专家,始终认为应该把自己所学所掌握的知识奉献给社会是自己应尽义务。在他结束五年的总师室工作后,先后被多家民营企业聘为“顾问”。作为“顾问”他不是顾而不问,而顾而要问,为社会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出点子、提建议、作方案、指导很多民企走在技术前列,使企业走出困境。如帮助一家民企在购买专利技术后八个月内完成了产品图纸设计、试制、装配,将总成应用江铃汽车公司的陆风X6车上改装,在襄阳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专利总成改装车的各项性能及可靠性试验,检验结果,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的技术要求,通过湖北省的省级鉴定。该公司以其开发的专利产品、改装的样车及省级鉴定证书资料为平台,招标投资者,实现了该企业的产业化。

2007年杨立贵同志到深圳被海龙威马电动车公司聘任为总工程师,该公司为民营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小,仅100多人,产品是组装沙滩越野电动休闲车,出口美国供节假日打猎、游玩用。他去后抓的第一件工作是去生产现场调研,从解决生产作业管理、配套件及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入手,建立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周例会制度,将问题分类,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一个多月下来,四十多个问题解决了60%以上,收到实效。后来又改变装配作业方式,由成组装配改为流水作业装配。他亲制定装配工艺,研制工艺装备,加强全过程质量和整车质量的检验监督工作,使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由每天7~8辆提高到14~15辆左右。

在深圳,杨立贵同志加入了国家专家网组织工作委员会下属的政务、商务决策专家支持系统工作,为交通运输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被深圳政府聘为采购评标专家,每月进行一两次评普通汽车专用汽车的采购评标活动。

2008年杨立贵同志到河南鹤壁市工作。为河南鹤壁市淇林车辆传动有限公司聘任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带领技术人员2010年研发的总成及整车通过了国家认定的汽车检测单位的检测和行业规定总成及样车的性能及可靠性试验。他本人也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鹤壁市期间也被市政府聘为市汽车产业顾问。

2008年杨立贵同志受到东风公司给予的自主品牌建设上的奖励。他感到意外激动,这是对他一生最大的奖励。

2010年,杨立贵同志已退十二年,却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他在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成绩给予奖励的荣誉证书。

三、“专家委”扛重任,责任记心间

2011年杨立贵同志71岁了,东风公司老科协主要领导推荐他到东风公司老科协担任副会长,主持“专家委”工作,从而他又扛起专家委主任的重担。五年来,他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写文章、作论证、改论文、出书籍、搞科普,忙个不停。生病了,没等痊愈又来上班,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传承着东风文化和技术精典,他的工作热情深深打动身边的同志,2015年东风老科协推选他为东风公司和湖北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

1、担任“专家委”主任至今与科技工程部门交流联系理顺关系:老科协是东风科协组织的一部分,现为东风科协分会之一,每年初或年底向科技工程部(东风科协)汇报一次工作;还要参加公司的科技创新大会等重大活动,为老科技工作者“著书立说,开展科普活动,开辟渠道给予经费支持。自2012年五年来,杨立贵同志主持编辑出版20多本科技著作,十期科普画廊,组织了专家到东风公司一个新事业单位进修考察。2016年考察了东风悦达起亚公司,老科技工作者们看到起亚、东风、盐城三方紧密合作,实现了重大技术进步,零部件焊接油漆工序繁重工作实现了机器人替代。创造了人均年产销100台的新水平,着于制定年产销一百万辆的发展规划而欢欣鼓舞,与东风十八位驻厂代表亲切会见交流十分高兴!

22012年杨立贵同志向东风公司领导建议,接待河南鹤壁市政府代表团,将汽车资源纳入东风公司发展规划渠道。

3、杨立贵同志主持专家委工作后认真抓了组织建设,调整了专家委的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一次碰头会,坚持每月十八日召开有准备的活动日制度。

4、在杨立贵同志主持下专家委的工作任务进入常态化管理。每次年的工作安排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本年度8月份之前制定好。主要任务是为老科技工作者著书立说四本,科普资料四份,科普画廊两期,资深专家座谈会两次,为企业帮扶按需要进行专业技术服务,诗书画的印刷费用申请,报告会、技术交流会等大量工作,帮助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竭诚为他们服务。

5、在老科协工作期间杨立贵同志组织专委进行一些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在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工作一年,进行引进产品的国产化工作,国产化的产品有T954T854拖拉机的变速箱、前后桥总成,插秧机,HC758HC868收割机及农作物秸秆打捆机等。国产化的工作是审查产品图纸,产品工艺提出改进建议,产品材料替代,使用国产材料等。审查产品图纸近1000张,提出图面问题近500项,这些问题是图面标注缺项(大都是形位公差未标注),图面标注的螺纹有错误,加工圆角R偏小、热处理工艺不合理。如使用盐浴氮化工艺建议使用离子氮化、气体氮化;长细轴的调质、渗碳工艺的建议使用非调质钢、使用中、高频工艺,这样更加环保、节能,产品质量得予保证,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等。

拖拉机使用的金属材料共有32种,将每种材料的日本JIS标准列出来,选择中国GB的对应材料,使材料的成分、工艺、性能相近实现替代,实现国产化。在此工作中,一位外方技术人员武断地说:“我们不了解中国材料为保证制造质量,必须使用日本材料。”杨立贵同志听了以后很气愤,我国每年产销汽车2000多万辆,东风每年产销汽车数百万辆,都没有问题。中国的工程师不仅了解中国的材料,也了解日本的材料,使用中国的材料完全可以替代日本的材料。当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凌晨四点起来给中方董事长卢峰,执行总裁吴杰民老总写信表明我们的意见,拖拉机32种金属材料完全可以使用中国材料,实现国产化,他们三人签字由此发生的问题专家们担当责任,上班后,向襄阳工厂的徐卓虎老总、辛歌庄总师汇报,同意我们的意见。将我们的意见转交给有关领导,在卢峰等领导过问下,日方总经理十分高兴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为江苏丹阳汽配、湖北汽车再制造公司等进行服务。

2015年换届,杨立贵同志虽然已75岁,他却仍然当选为副会长,继续工作在老科协第一线,为东风公司献余热,为东风老科协工作增光添彩作出了他新的贡献。